阿塞拜疆,第一次知道这是个国家的名字,还是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然而和很多朋友交流提起才发现,原来它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那么陌生又神秘,甚至会有朋友回问:这不是我们国家西北的某个城市吗?其实阿塞拜疆不仅是个共和国,在当下和曾经的历史进程中,还有着相当重要的政治、文化、经济地位。
阿塞拜疆位于外高加索的东南部,毗邻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里海,是欧亚大陆的结合部,更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古时候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如今,阿塞拜疆更是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中至关重要的伙伴。因为从古至今都有着情感上的连结,两国人民至今都保持着密切又友好的交流,在阿塞拜疆旅行的过程中也能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只要一说起是从中国来的朋友,当地人都会格外热情的致以欢迎,会讲中文的当地人也不在少数,玩乐之间,甚至能体会到宾至如归的归属感。
好的旅行体验是从坐上飞机的那一刻起就开始的,这是我第一次乘坐阿塞拜疆航空的航班从北京直飞阿塞的首都巴库,一上飞机,就率先被飞机上的漂亮空姐惊艳到了。事实上,阿塞拜疆的姑娘们都十分美丽,尽管这里也是传统的穆斯林国家,但是民风却更加开放,女生不必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可以大方地展示自己的美丽。同时飞机上的餐点和服务也很合心意,之前特意问过到阿塞拜疆出过差的朋友,想了解这边的食物是否真的如传言那样和中国菜相差万里,结果发现飞机上的餐点不仅很丰富,还巧妙地将东西方的特色结合起来,是新奇的体验,对于中国胃来说更算不上是考验了!飞行中空姐还会拿来具有当地特色的睡衣,贴心又热情,能感受到阿塞拜疆的好客之心!
关于阿塞拜疆的签证,可以提前办理好电子签,也可以在到达之后直接办理落地签,因为中阿两国的交好,在签证办理上还是十分方便快捷的!
阿塞拜疆这个名字,在其本国的语言里意为“火的国度”,而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在波斯语中有“风城”的含义,一风一火,阿塞拜疆一下子就占据了自然界的两大元素,而在这其中,阿塞拜疆人又对火尤为崇拜。到达首都巴库之后,第一眼便被这里的火焰塔所吸引,不管从城市的任何角度,这三座火焰状的流线型地标建筑都能出现在视线当中,可见当地人对火元素的崇敬。做为外高加索第一大城市和交通枢纽,巴库不仅精心于城市建设,同时还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难怪巴库被称作是“小迪拜”。
虽然巴库在旅游度假界的名声尚不如迪拜来得响亮,却已然成为了中东人度假的后花园,没有中东那样炎热的气候,消费也非常合理,城市建设足够时尚和现代化,气氛也相对包容开放,又有诸多国际名牌和当地的奢华星级酒店,同时还少了游人如织的纷扰,整体看起来可是性价比超高的“迪拜二号”!
从建立阿塞拜疆共和国的年头上来看,这里着实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事实上这里的历史却源远流长,尤其在进入巴库老城之后,会发现一个有着相当传统文化底蕴的阿塞拜疆。作为一个常年“被风猛击的城市”,这里从12世纪便建造并保留至今的防御城墙或许就是抵挡狂风的最强盾牌,顺着遍布全城的石板路前进,几乎每个转交都能遇到不同的惊喜:希尔凡宫、少女塔、古清真寺、沙马赫门都聚集在老城区当中,走在这里,就仿佛穿梭于漫长的中世纪历史中,有趣的是,这期间还是能毫无遮拦地望见火焰塔,历史与现代在眼前交相辉映,别有一番风味。
穿过老城巨大的双门,有着浓郁穆斯林风格的建筑将我的视线牢牢锁定,这里曾经是中世纪的驿站——木塔尼和布哈拉,当年行至此处的商人都会在这里落脚休息,如今已经被改造成了现代酒店,而且价格还很便宜,最低只要花上150元人民币便能在这里享受到来自中世纪的住店体验。而要说真正能代表古代巴库的建筑,想来该是非少女塔莫属了。
少女塔位于巴库古城和新城的交界处,亦是里海岸边,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一员,甚至能在官方的信笺和当地的纸币上看到它的身影。人们之所以来到巴库必观少女塔,是因为这里的每一层几乎都是一个小型的博物馆,详细展示着少女塔、巴库以及阿塞拜疆的从前和现在。然而有关于少女塔真正的修建原因却已经不可考,在它的身上围绕着太多的传说和神话,为这位美丽的“建筑少女”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但当地人对它的情感却丝毫不减,不仅赋予它美轮美奂的故事,还进行过数次翻修维护。在少女塔的塔顶,能俯瞰整个巴库老城的样貌,节日的时候,还会点燃塔顶的火盆进行庆祝仪式。
要说少女塔是巴库古城的象征,那和古城“平起平坐”的就是希尔凡宫了——这里和古城几乎是同期修建的,始建于15世纪,居住在这里的希尔万尼王朝的统治者们统治了阿塞拜疆地区将近七百年,它和古城墙、少女塔是一同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整个宫殿建筑群都是砖石设计,当年技术高超的工匠们将石灰石进行非常细致的打磨,以至于都看不到垒砌出来的石头缝。而且这里不仅有宫殿,还有陵墓和清真寺,如今这些建筑已经成为了巴库古城的历史博物馆,生动展示着当年的那些文物和皇宫贵族的用品,以及王朝的历史。而希尔凡宫本身也是阿塞拜疆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阿塞拜疆人对于火的崇拜,从现代建筑上来看,火焰塔便是标志,而古代流传下来的火祠则更加具有传奇色彩。说起来,阿塞拜疆是如今所有国家和地区里为数不多的仍旧保留着传统火祭和拜火教元素的地方,这里原本也是波斯拜火教的发源地,说起这个难免令人想起《倚天屠龙记》中的波斯神教圣火令,小说里的情节好像一下子变得有迹可循。这里的人们之所以会对火如此崇拜,也是因为这里曾经有一束“长明火”,火焰经久不息地燃烧着,不论是刮风下雨何种天气都不会熄灭,在科技尚不发达的时候,古代教徒们将这看做是神迹,而从科学的角度解释,其实是因为地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和氧气产生了化学反应,才会出现不灭的“长明火”。如今火祠中仍旧有这样一束火,只不过已经是人为设置的了,仅供人参观只用。
说到宗教,巴库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印度教、锡克教、伊斯兰教和拜火教多种教派的信仰之都,火祠也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地域和教派的教徒们的供奉,17世纪的时候,印度教的商人为了能够保存阿塞拜疆古代火祭的传统,专门重修了火祠。正是多种文化、信仰在这里不断碰撞、交流,才使得如今的巴库呈现出如此丰富的多元形象。
如今在阿塞拜疆,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就有20亿吨,在地质资源十分发达的地区,往往也有着丰富的地貌,在阿塞拜疆必须被提及的便是雅纳尔达格火山,这里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火焰山——自这里的人有所记忆开始,此处的地火便未曾断绝地燃烧着。雅纳尔达格火山距离巴库不到50公里,地底下埋藏着不断燃烧的天然气,这火已经持续不断地烧了半个多世纪,而关于这座山,中世纪前来的旅客和朝圣者的记录中都有所记载,甚至是著名的探险家、作家马克·波罗,都在自己的游记上提到了此处。明明灭灭的火焰将阿塞拜疆装点成了火焰之子,而到了今天,这个国家似乎更像是火之卫士,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信仰。
其实除了火火山“燃烧的土地”之外,在阿塞拜疆还有“沸腾的土地”——泥火山。这里拥有着世界最大的泥火山群,一个个像是火山椎体状的泥丘中间,会咕嘟咕嘟的冒着泥泡泡,泥丘有大有小,而且这泥浆不像是岩浆那样炽热,大多是常温或者低温的,加之其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这些随着天然气膨出而涌动的泥浆还能用来美容,可以说是天然的美容养颜佳品,所以去到阿塞拜疆一定要记得体验一下泥浴!
泥火山周围的风景看起来过于原始野性,有着同样风格味道的景点还有一处不可错过,便是戈布斯坦,这里因为史前岩石上的画作而闻名,在里海的岸边,史前的岩石上,保存完整的岩画几乎可以被称作是人类进化的“档案”记录,简单的线条呈现出的是人类早期的生活场景,以及这片地域从上旧石器时代末一直到中世纪这当中15000年左右的历史进程。这样来看,戈布斯坦岩石艺术文化景观不仅仅是阿塞拜疆的财富,更是能够用于全人类追根溯源的宝贵资料。
从上古时期便流传下来的艺术传统到了今天,在巴库,仍旧有建筑将这种艺术精神传承下来,比如黑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这里也是巴库的现代化地标建筑之一,设计师是世界著名的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扎哈·哈迪德,有趣的是,北京的SOHO也是出自她手。黑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的建筑造型颇具艺术感,在“解构主义大师”的手下,建筑整体看起来就像是奔腾浩瀚的里海波浪,跌宕起伏,曲线型的设计流畅又自然,看起来天马行空又不失柔和。这里不仅有展示阿塞拜疆的陈列和展馆,还有图书馆、博物馆和会议室,既传达了属于这个国家的现代精神,也发挥了实际功用,令人赞叹其绝妙设计之外,也能从中感受这个国家的气质。
要是想着能好好观赏整座巴库城,那么位于巴库城西小山上的高地公园或许是最佳选择,在这里不仅能看到新城老城的一众风景,还能以更加辽阔的视野欣赏巴库湾。而且公园本身的美景和巴库城一样,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有着截然不同却同样引人入胜的魅力,找到最佳视角再和火焰塔合照一张,巴库之旅就算是不虚此行了。
在巴库,可以欣赏和游览的去处可不仅止于此,还有馆藏超过30万件的阿塞拜疆历史博物馆、位于里海沿岸有着将近6公里长的巴库海滨大道、巴库重要的音乐表演场所——国际爱乐音乐厅和充满烟火气息、热闹又精致的喷泉广场等等景点和去处,他们或现代或古老,或粗犷或精致,但无一不在体现着独属于阿塞拜疆这个国家的魅力与风骨。正如亚欧文明在这里碰撞出火花那样,历史与现代也在阿塞拜疆互相交融,释放出各自的能量,影响着这里的人们将国家和城市建设的愈发完善,将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